今年以来,我州始终把防止监测帮扶放在突出位置,坚持“守住一条底线、推进三个机制、紧扣一个增收任务、实现四个应尽”的“1314”工作思路,全力构建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。
目前,全州累计识别防止返贫监测对象4175户1.7万人,2023年新增识别监测对象415户1575人,其中:已消除风险1026户4665人,未消除风险3149户1.24万人。
一、抓实监测识别,风险发现更快。聚焦“三保障”和安全饮水、家庭收支情况,做到应排尽排、应纳尽纳。一是深入开展政策宣传。持续实施4000多人的巩固衔接工作“政策通”培养计划,靠前开展监测帮扶工作指导和宣传;依托民族团结进家庭6.5万名公职人员全覆盖联谊26.54万户农牧民群众,常态化开展监测帮扶政策宣传;制发藏汉双语“明白纸”和音频,利用微信公众号、村村响等广泛开展监测帮扶政策宣传。二是联动推进“三大机制”。落实乡村快速发现响应机制,依托驻村工作队、包村干部、网格员等基层组织力量,坚持有灾必查、开学必问、生病必访、就业必询、有诉必应、联谊必核;落实县级部门信息推送比对机制,畅通部门数据交换渠道,做到风险信息定期推送、提前预警、共同研判、协同处置、跟踪督办;落实州级部门协同联系指导机制,协同民政部门同步开展监测户识别和低保对象认定工作,协同教育部门开展“控辍保学”大排查,协同医保等部门共推送因病风险线索2752条。当前,正在按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工作要求,建立完善县、乡、村网格管理体系。三是常态开展督导问效。强化系统数据调度分析,建立“周审核、双月通报”工作制度,对疑似日常摸排不实,风险线索收集不全,连续90天内无新增监测对象的县(市),分析问题,形成清单,每两月以巩固衔接办名义通报至各县(市)党委和政府,并采取集中调度、个别盯对等方式督导整改。
二、聚焦短板弱项,帮扶措施更实。根据监测对象风险,分类研究制定帮扶措施,坚决做到应帮尽帮、应扶尽扶。一是及时制定帮扶计划。对今年新增415户监测对象,全部在10天内完成帮扶计划制定和帮扶措施申报。当前正在细化14类具体帮扶措施,建立完善县级帮扶措施库。二是精准落实帮扶措施。对新增415户监测对象已全部落实帮扶措施,做到应帮尽帮、应扶尽扶。其中,安全住房保障286户958人,健康帮扶132户612人,综合保障85户420人,公益岗位帮扶36户192人,就业帮扶36户193人,产业帮扶23户107人,社会帮扶5户24人,金融帮扶6户30人,教育帮扶2户9人,生产生活条件改善3户9人。另外对受“9·5”泸定地震影响,住房安全无保障的260户监测对象,已落实过渡性保障房,永久性房屋正在建设,预计9月底竣工验收。三是定期开展成效评估。结合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,成立工作专班,采取“解剖麻雀”的方式,入户核查监测帮扶措施是否落实、成效是否明显,并对成效不明显的,视情优化调整帮扶措施。
三、紧盯要素评估,风险消除更准。将收入是否持续稳定、“三保障”和饮水安全是否持续巩固等作为风险消除评估要素,严把风险消除关,按程序、按时限消除风险。一是研究细化负面清单。研究细化“七条”风险评估负面清单,坚决做到未稳定实现“三保障”和饮水安全的不消除、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或存在大额刚性支出未解决的不消除、没有制定并实施“一户一策”帮扶计划的不消除、刚落实帮扶措施还未见实效的不消除、虽已落实帮扶措施但整户不具备或丧失劳动能力的不消除、有大病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口的不消除、没有完整履行“一看二算三核四评议五公示”程序的不消除。今年以来,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110户,累计消除风险1026户。二是强化系统分析研判。按月筛查汇总系统中显示“收入已稳定超过今年监测收入标准(有工资收入或生产经营性收入)、家庭中劳动力(普+技)占家庭人数50%以上、‘三保障’及饮水安全持续巩固、返贫致贫风险已稳定消除”的监测对象信息,综合研判后及时反馈相关县(市)敦促逐户核查评估,并视情启动风险消除程序。三是定期开展回访工作。建立监测联系人回访制度,对已消除风险的1026户4665人监测对象,拟在风险消除半年后开展一次回访,对风险消除后出现新的返贫致贫风险农户,按程序再次纳入,实行动态跟踪管理,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。